(廣告)
高雄產業經濟動能為工業領頭,導入數位轉型的升級資源,讓本地傳統製造企業升級,亦是重中之重。
製造業從70年代十大建設的鋼鐵、石化業做為火車頭,帶動相關工業發展、貢獻產值。過去,高雄憑藉著石化和金屬材料上游基礎工業蓬勃發展,擁有特殊的區域優勢,孕育出其他縣市難以超越的金屬及石化製品兩大應用產業。 這兩大產業幾十年來成為高雄維繫經濟產業能量的重心,許多隱形冠軍隱藏其中。例如,小港區基本金屬製造業就貢獻全國同業產出高達25.5%生產總額;岡山區生產品質享譽國際之螺絲、螺帽,貢獻產值就佔全國金屬製品製造業5%。運輸工具、機械、紡織、飲料、橡塑膠業等附加價值都高達 30%,和北部的資訊電子產業不相上下。高雄民間企業生命力強韌,但產業榮景卻已不再。曾經是全球第一大的高雄加工出口區,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在繁榮時期,10幾萬個從業員一日三班輪作,儘管迄今的生產總額仍占全國加工出口區72%,但從業員已經腰斬為約不到七萬人。
高雄港過去日夜燈火通明,碼頭裝卸工人萬頭鑽動,港埠帶動運輸業、餐飲業興旺的情景也已經不再。高雄港吞吐量從2000 年的全球第3名,落後到至今的第15名;自由貿易港區生產總額181.56億元,占全國自由貿易港區只剩30.0%,甚至落後於桃園市的38.7%。 加工出口區、港埠的衰退,進一步造成其他工商行業難以興盛,根據市政府發佈的105年度 高雄工商普查統計結果通報,相較於 100 年的普查結果,在六都中,高雄市的生產總額成長 率敬陪末座,衰退 (-9.7% ) 約一成左右。 產產業轉型遲滯不前,高雄青年一代難以翻身只能北漂業轉型遲滯不前,高雄青年一代難以翻身只能北漂,整體產業衰退的結果,讓高雄落入青年外流、人口老化、產業再難創新升級的惡性循環。
天下雜誌「幸福城市競爭力」總排名來看,高雄市在2015年除了個別單項「經濟力」六都中的末座之外,在其他各項在六都中大抵都所屬前三名。但在2018年幸福城市的競爭力排名,除了「文教力」之外,包含「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與「社福力」等四大面向 與城市總競爭力都是六都中敬陪末座或倒數第二名,施政品質與幸福感惡化得相當快。
高雄翻轉,亟需一股創新活水高雄翻轉,亟需一股創新活水幅員遼闊、兼具山海與文化優勢,高雄的產業轉型,應以更具遠見的商業服務創新結合海港城 為特色來思考發展。
對一個幅員遼闊、兼具山海、文化優勢城市未來的展望,高雄如何在兼顧重工業升級到以融入 第三級的工商服務業為城市發展的產業轉型中,輕盈轉身。政府應主動出擊大力招商引資,為高雄的產業翻轉帶來一股新的活水。
過去高雄舉債資源多投注在硬體建設,但較少資源投入在創新生態環境等有助吸引人才留駐的政策;更少關注高雄與國際商業環境的關係與連結。高雄的翻轉,亟需一股創新活水,除了上 述關鍵,如何善用高雄既有的金屬、機械、製造加工等行業優勢,導入數位轉型的升級資源,讓本地傳統製造企業升級,亦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韓國瑜 打造高雄 全台首富 (2)
下一篇:韓國瑜 打造高雄 全台首富 (4)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