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亞洲首展 國際建築展登臺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忠泰美術館亞洲首展 國際建築展登臺

2020/07/10 09:54

粗獷主義建築展主辦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右4)與策展人、建築教育工作坊老師合影。粗獷主義建築展主辦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右4)與策展人、建築教育工作坊老師合影。

忠泰美術館迎接最新一檔重量級國際建築展《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SOS Brutalism—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本展為忠泰美術館與德國建築博物館(DAM)共同籌劃,以德國 2017年展開的同名展覽為基礎,是首度對1950至1970年代全球粗獷主義建築進行調查,並提出搶救保存倡議的國際展覽。

粗獷主義建築展亞洲首展,特別規劃臺灣展區忠泰美術館。粗獷主義建築展亞洲首展,特別規劃臺灣展區忠泰美術館。

臺北為亞洲首展,展覽自7月4日開始至11月1日止,新增六件臺灣在地案例研究,強化在地視野與論述,本展共計展出超過百件粗獷主義案例,透過全球十三個地區、五項主題探索彼此的關聯性。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

本展是忠泰基金會繼2013年舉辦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之後,又一檔從大時代脈絡審視建築思潮運動的建築展。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表示,這兩個展的意義不僅是建築史的回顧而已,而是企圖透過引介影響全球的前衛建築思潮運動,從主流之外思考多樣性,並聚焦建築與社會、時代不可分割的關係。在疫情嚴峻的現在,期盼透過城市發展的對照,反思全球化發展至今的影響,並回望歷史,重新思考突圍而出的未來策略。

《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展覽自7月4日開始至11月1日止。《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展覽自7月4日開始至11月1日止。

二戰後不斷竄生的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

《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2017年首度於德國建築博物館展出,是有史以來首次針對1950至1970年代粗獷主義建築的全球性調查,同時也以「#SOSBrutalism」對此時代的建築展開搶救倡議運動。展覽陸續巡迴至維也納、波琴及阿倫等城市,2020年首次跨出歐洲,與忠泰美術館攜手籌劃,並由原展策展人-Oliver Elser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老師共同擔任臺北亞洲首展的策展人。

粗獷主義(Brutalism),源自法文術語「béton brut」,亦即清水模,最初興起於1950年代的英國建築界,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即是此種建築風格的先驅之一,而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作品竄生於世界各地。其狂放未經修飾的外觀及裸露的結構體,是粗獷主義建築極富表現力的風格特徵,亦是屬於二戰後百廢待興,社會動盪不安與實驗精神興起的體現,然而歷經時代更迭,此類建築在當今社會,常被譏為醜陋或過時的技術而面臨被拆除的危機,因而促成相關議題的關注與本展的誕生。

臺灣策展人王俊雄也強調,臺灣粗獷主義發展於1960年代左右,本展是一個讓我們學習如何對於全球性文化現象,進行重新定位、反思以及理解的機會,如此保存它們才有積極意義。粗獷主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焦慮和困擾之外,也給我們帶來機會和未來。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