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之際,為流感和肺炎鏈球菌感染好發期。高雄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威杰說,常聽心血管病人擔憂,因心臟功能不好不敢打疫苗,但這是錯誤觀念。心血管病人不管是感染流感或肺炎,都會增加心肺負擔,甚至誘發急性心臟病。流感季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一支防病毒、一支防細菌,缺一不可。
高雄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威杰。
心肺息息相關 心血管不好易染肺炎
人體的心臟和肺臟緊緊相依,機能也會相互影響,不管是心臟或肺臟出狀況,另一個器官常常跟著遭殃。李威杰解釋,心血管慢性病患者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影響人體免疫,對病毒、細菌抵抗力較差,若感染流感病毒,因肺纖維黏膜、氣管黏膜受損,增加肺炎細菌感染風險。
此外,李威杰說,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齡較長,遇上感染時,身體需要增加血氧和組織灌流量,也會增加心臟功能的負擔。因病毒、細菌入侵,也會引起發炎反應,可能產生血栓或讓本來既存的血栓破裂,也增加心肌梗塞和心血管阻塞的風險、心律不整的發生率也會提高。至於有慢性肺病的病人,則因長期肺部壓力大、肺部灌流不好,而影響心臟壓力和功能。
李威杰說,根據統計,有心血管疾病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肺炎,風險增加2至3倍。另有研究發現,50歲以上民眾若有一種慢性病者,不管是心臟病、慢性腎病、慢性肝病或慢性肺病,可能比同齡健康者增加5倍感染肺炎風險;若有兩種以上慢性病,感染風險更高。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 預後較差死亡風險增
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最常見的狠角色,李威杰說,一般肺炎通常是上呼吸道的症狀,如鼻竇炎、中耳炎,患者可能在診所就醫、吃藥,幾天就可以痊癒。但約25%的肺炎鏈球菌感染者會演變成重症,這類病人直到嚴重才來醫院就醫,病程又急速惡化,肺炎鏈球菌可能跑到腦變成腦膜炎、跑到心臟變成心肌炎、心包膜炎或跑到血液變成敗血症。不僅病程拉長、日後也可能因器官受損而影響身體機能和生活品質。
幸好,肺炎鏈球菌可以靠打疫苗預防。李威杰建議,秋冬之際,民眾除了持續勤洗手、戴口罩,也要將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納入防護措施中,尤其是容易感染肺炎的年長者、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肝腎肺病者、心血管疾病者、癌症病人、切除脾臟者,更要當心。李威杰也說,根據國外指引建議,50歲以上的高風險者可考慮同時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與流感疫苗,加強自身保護力。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