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懿庭
出國血拼免稅品,轉手賺外快?當心變成違法生意!(圖/自由時報提供)
每次出國回來,行李箱總是塞滿各式戰利品,其中免稅菸酒更是許多人的必買清單。但你知道嗎?那些標著「DUTY FREE」的菸酒,可不是想賣就能賣的!近年來執法單位加強查緝,已有不少民眾因為轉售或是購買免稅菸酒而吃上罰單,荷包大失血。
免稅菸酒如何分辨?簡單兩招一眼就能辨識
那麼,若是在市面上發現疑似免稅菸酒在進行販賣,又該如何辨識才能防止自己不小心觸法呢?要辨識免稅菸酒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兩個關鍵特徵,就能避免受罰。
首先,正規的免稅菸酒外包裝上,多會印有明顯的「DUTY FREE」字樣,這就像是免稅商品的身分證,明確的告訴所有購買者「我是免稅商品」;另外,凡是國內販售的合法菸酒都必須有中文的產品標示及健康警示圖文,方便民眾查看相關資訊,但免稅菸酒通常沒有這些中文資訊,包裝多為原文或英文,因此若看到標示「DUTY FREE」,或是沒有中文資訊或警語的菸酒,就要提高警覺了!
國內販售之合法菸酒皆有中文產品標示及健康警示圖文,方便民眾查看相關資訊,因此若看到沒有中文資訊或警語的菸酒,就要提高警覺了!(圖/自由時報提供)
免稅菸酒僅可自用餽贈 轉售就違法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免稅菸酒購買後就是自己的,想怎麼處理都可以,但法規其實有明文規定,免稅菸酒僅供個人自用或是餽贈,絕對不能販售,如此規定即是為了防止有心人士利用免稅優惠牟利,破壞公平的稅收制度。
有些民眾可能會想:「我只是請朋友託買,收個代購費應該沒關係吧?」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就算只是幫朋友代購,只要涉及金錢交易,就可能被認定為販售行為而觸法。
違法販售後果很嚴重 罰金3萬起跳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也有不少不肖民眾改由網路進行違法交易,因此近年除了傳統的實體查緝外,網路監控也成為執法單位的重點項目,無論是拍賣網站、社群媒體,甚至是通訊軟體的群組買賣,都在監控範圍內,加上如今科技發達,IP位址追蹤、金流查核等技術都很成熟,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違法販售,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一旦被查獲違法販售免稅菸酒,可就不是開玩笑的了!依據菸酒管理法規定,違法販售免稅菸酒將以私菸酒論處,處新臺幣3萬元至50萬元罰鍰。
阿彪(化名)經常出國採購免稅菸酒,回國後在網路平台上轉售,起初生意不錯,每個月都有不錯的收入,但好景不長,執法單位透過網路監控發現異常,循線查緝後發現他大量販售免稅菸酒。最終阿彪不僅被處以15萬元罰鍰,所有查獲的免稅菸酒也被沒收,讓他悔不當初。
民眾在出國時多會到免稅店購買菸酒,但切記免稅菸酒只能自用或贈送,絕不能販售!千萬別因為一時貪念而觸法。(圖/自由時報提供)
聰明消費 守法最重要
下次出國採購免稅菸酒時,切記免稅菸酒只能自用或贈送,絕不能販售!千萬別因為一時貪念而觸法,畢竟省下的稅金再多,也比不上違法被罰的損失。聰明消費,守法第一,才是最划算的購物策略!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 廣告部分經費來自菸品健康福利捐)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