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世杰
隨著永續發展及社會進步,企業開始重視多元、平等、共融(DEI)的價值,華新麗華長期關注教育提升與弱勢關懷,秉持DEI的核心精神,今年推出《按下快門轉大人》倡議影音及數位專題,收錄雙溪高中新住民二代學生的成長歷程,倡議各界共創無偏見的未來。
華新麗華支持雙溪高中「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透過學生們能力水平相近的影像課程,幫助新二代建立自信、更認識自己。攝影/鄭卉妤
台灣新住民人口突破百萬人 成為社會多元文化的力量
台灣的新住民、新住民二代人口已突破百萬人,逐漸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新北市則是新住民最多的縣市,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資料,新北市高中職以下新住民二代學生逾3.3萬人,而相較於父母輩遭遇社會壓抑氛圍,新二代更多了身份認同與能力追趕的為難。
新北市雙溪高中近年開辦「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讓新二代學生透過影像課程,展現不一樣的自己,而越南新二代學生林意婷執導的紀錄片《林家小院》,以自身生命故事為題材,榮獲多項大獎,華新麗華也透過資源支持及影音製作,收錄這些精彩時刻。
「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指導老師許書豪觀察,新住民二代家庭在經濟與課業上相對弱勢,學生對自身身份認同也存在疑慮,學校開設影像課程,希望透過影像創作,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深化自我認識。
新北市雙溪在內的北海岸行政區,有高比例新二代學生,而新北市的新住民二代學生是全台之冠。攝影/鄭卉妤
資源挹注、支持陪伴 華新收錄新二代精彩成長時刻
在紀錄片《林家小院》中,收錄林意婷的雙溪日常校園生活、騎車發生意外經歷,片尾投射對未來的迷惘及嚮往,呈現台灣新二代與隔代教養的縮影,最後林意婷成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特殊選材唯一正取生,開啟未曾想過的學涯發展,也與越南籍的媽媽開啟了許久不見的對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01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期許凝聚全球共識,在文化交流上抱持開放與包容;2015年聯合國宣布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將「減少不平等」納入其中,確保機會平等和消除歧視。
陪伴雙溪高中「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及新二代學生精彩成長,華新麗華透過資源支持、媒體報導、影像紀錄,完整收錄在今年推出《按下快門轉大人》倡議影音及數位專題,讓社會大眾跟著新二代的視角,一起參與課程中的轉變與成長,加深多元文化議題的同理。
談到《林家小院》構想,林意婷說,或許自己曾受到現實壓迫,所以想把不同的人生境遇,用輕鬆角度傳達給更多人,也發現自己故事真的可以幫助別人。攝影/王品翔
透過教育陪伴及多面向行動 華新實踐多元共融的未來
深化社會影響、落實弱勢照顧一直是華新麗華持續關注的面向,重視外界鮮少關注的新二代議題,源自於華新麗華長期在社會參與的積累。為期10年的「點亮台灣的角落」計畫,足跡已遍布台灣北中南東,在教育提升方面,華新麗華長期贊助5所偏鄉學校。
除了定期定期贊助兒童福利機構、家扶中心、慈善基金會、學童課輔計畫,華新麗華也與國語日報合作推廣偏鄉讀報教育,深耕偏鄉學校及臺灣廠區所在地縣市國中小學讀報教育,提升學生閱讀、寫作、時事認知,擴展孩子視野,打開對世界及閱讀的興趣,將影響力從廠區鄰里向外持續擴展,減少城鄉教育差距。
華新麗華相信,教育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用持續不間斷的教育提升,促動改變社會的影響力,「加速文化之間的包容與理解,教育可以是最佳路徑」,透過教育賦能與啟發,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現自我,期望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與第10項「減少不平等」出發,共同實現多元、平等、共融的未來。
華新麗華從2016年起,推動為期10年的「點亮台灣的角落」計畫,更攜手由華新退休員工志願組成的千手兒少協會,陪伴雙溪高中的「新住民影像培力課程」,讓外界重新認識不一樣的新住民課題及新二代樣貌。圖/華新麗華提供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