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應充與樂山院生畢卡平 愛與共好心願的交會

2020/10/27 10:55

「公益共好包」活動 邀您為各角落的弱勢者送暖

2歲8個月的病童奮鬥

「小函」在1歲前都發展正常,1歲後原本會的動作及反應漸漸消失,後經檢查確認為「雷特氏症」患者,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必須經由不斷復健才能減緩。小函剛到聖家啟智中心時,連站立的能力都沒有,經過教保老師及治療師的教導、家長耐心陪伴支持,年紀小小的小函忍耐著不間斷的練習,現在已經可以自己站起來,試著讓腳往前跨步。

43歲身障者無法表達的人生

43歲的重度智能障礙者「阿盛」,雖能用簡單的語句表達需求,但因為所知的詞彙量不多,旁人難以理解。渴望與他人互動的阿盛,只懂用負面的行為表達需求。參與聖家啟智中心的日間照顧課程後,社工耐心引導阿盛學習新詞彙,幫助他慢慢學習表達需求,現在阿盛每天到聖家上課時,臉上總是笑瞇瞇,不僅可在課堂中配合老師指令進行各項操作、學習各項生活技能,甚至還可以擔任老師的小幫手,幫助其他同學。

洗韭菜維生的隔代教養嬤

「韭菜阿嬤」與行動不便的兒子及就讀小學2年級的孫子同住,因為兒子打零工的收入不穩定,所以她每天清晨幫人清洗準備運出去賣的韭菜,賺取100到300元不等的微薄工資。花蓮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除了每個月提供她2500元扶助金,也經常訪視、關懷她,日前阿嬤見到社工到來,忍不住落淚。

終於能自己刷牙腦麻孩子

「小婷」是重度腦性麻痺的孩子,5歲進入彰化喜樂保育院。「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吃飯、喝水、自己刷牙」是她小時候讓人鼻酸的願望。喜樂保育院非常珍視小婷的「企圖心」,透過職能治療師、復健師與輔具製作員為她量身訂製輔具,完成她「自己吃飯」的心願。

小婷不因自己的「與眾不同」而自卑逃避,她樂觀有自信,不僅成為地板滾球賽的常勝軍,更曾代表台灣遠赴國外參賽,今年參加全國身心障礙地板滾球比賽,憑藉著毅力獲得2金1銀。

社福團體正面臨17年來最大募款困境

這些故事,發生在你我生活的角落。這些社福團體扮演起他們的爸媽、老師、甚至心靈依靠的角色,讓他們得以在難以言喻的苦難人生中,擦乾眼淚、邁步向前。

對他們來說,每天一點點的進步,就是生命的意義,而支撐他們的社福團體,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與挑戰,都必須挺住,因為這些社福團體不僅是他們的依靠,也是讓他們得以探索生命,享受被愛與尊重的重要途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超過8成5的受訪社福團體表示他們正面臨17年來最嚴重的募款困境,也有7成受訪團體因經費不足,被迫中斷或暫停部份服務。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憂心這股支撐社會底層的力量中斷,導致受助者陷入更大困境,今年以來持續透過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捐款給40多個社福團體,但一個人的力量不夠,急需您也伸出援手。

為了協助社福團體穩定提供服務,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推出「公益共好包」活動,民眾只要透過活動網站捐款給活動專案中的社福團體,就有機會抽中「公益共好包」;直接捐款3千元,到活動頁面登錄,就可以獲得公益共好包及社福團體的義賣禮品。

「公益共好包」的圖樣,由樂山教養院院生「畢卡平」的手繪畫作《好朋友》與魏應充創辦人的墨跡組成,「畢卡平」先天染色體異常,為唐氏症患者合併自閉症,平日很少跟外人說話,這幅畫作象徵他與同學「小卿」的美好友誼。「共好」二字則是魏應充先生一路以來的心願,多年來他無論面臨何種誤解與困境,始終堅持以各項公益志業成就台灣共好。

「公益共好包」象徵互愛與共好心願,活動網址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