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靜脈曲張的迷思

2018/12/24 15:03

中壢天晟醫院靜脈曲張中心林哲安醫師。

中壢天晟醫院靜脈曲張中心林哲安醫師表示,越來越多民眾會到醫院諮詢靜脈曲張的問題,雖然對於疾病的意識提高但也有些誤解,例如女性們往往因皮膚表面的微血管擴張、蜘蛛網狀血管來就醫,擔心會惡化成潰瘍或導致肺栓塞等,然而「微血管擴張、蜘蛛網狀血管並非靜脈曲張,三者臨床上屬不同病灶,嚴重程度不同治療策略也是大相逕庭!」林哲安醫師說明,大部分表層的微血管問題通常沒有症狀,對健康並無影響,民眾更需要注意的是否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慢性靜脈疾病可分為六期,目前將第三期的下肢水腫、第四期皮膚病變,第五與第六期的皮膚潰瘍稱之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診斷與治療的重點,林醫師表示約有90%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因為大隱靜脈內的瓣膜退化、血管壁薄弱無法收縮,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因而積淤甚至逆流,靜脈因而膨大突鼓,衍伸下肢水腫、皮膚色素沉澱、甚至潰瘍等嚴重症狀,「應藉由超音波檢查靜脈大小、評估功能與逆流,給予正確的治療!」

林哲安醫師說明,各治療方式分別有其適用的病灶,醫師也可能搭配使用:
適用於皮膚表面的微血管擴張或蜘蛛網狀血管

・ 表皮雷射:以染料/雙極雷射脈衝光等打在皮膚表面,破壞微血管使其逐漸吸收而消失,往往需要數個療程,然而治療後如無法長期配合穿著彈性襪,可能會再復發。
・ 硬化劑治療:將化學藥劑注射至病灶處使其纖維化而萎縮,效果較表皮雷射佳,復發率也較低,然而化學硬化劑為管制藥品,需區域教學醫院等級以上,才能向食藥署申請專案使用,並非每間醫院都有。

適用於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 傳統靜脈剝除手術:將病變的大隱靜脈扯離剝除,是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方式,但須全身或半身麻醉,且術後疼痛感強烈,並需臥床數日,復原期也較長,因此在微創雷射手術的發展之下,已逐漸減少使用。
・ 微創雷射手術:在膝蓋處以微創方式置入射頻或雷射電燒導管於病灶處,並在超音波的定位下透過導管產生的熱能破壞病灶處的血管內壁,使其閉合與萎縮,最終被人體吸收,可以局部麻醉的門診手術進行,傷口小,恢復快,手術後能馬上下床,因此已是國際的主流手術方式,但目前尚未有健保給付,民眾須自費接受治療。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