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每月依規定為勞工提繳不低於工資6%之退休金,勞工也可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圖片提供:勞動部)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許多勞工開始意識到儲蓄退休金的重要性,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的規範,除了雇主必須按月為適用該條例的受僱勞工提繳至少6%的退休金之外,勞工也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參加「勞退自提」,也就是從每月發放的薪水中提扣1至6%薪資,存入退休金專戶來增加儲蓄。至2024年8月底,已有超過116萬勞工選擇自願提繳,占整體提繳人數15.31%,究竟為何選擇自提的人數不斷攀升?快來深入了解各大好處,為您的退休生活打下穩固基礎。
退休金累積更快更多 並且可參與收益分配
許多民眾認為自願提繳就像是每月強迫自己儲蓄而已,但除了儲蓄外,還有許多附加益處,例如自願提繳金額每年可參與收益分配,即便市場波動,請領結算時也有不低於兩年期定存利率保障的保證收益,將會提供穩定的回報。
此外,勞工如果有自提6%退休金,則請領退休金會增加一倍。舉例來說,如以勞動部的網站試算,假設勞工每月工資總額40,100元,薪資成長率1%,每年投資報酬率3%,工作年資35年,勞工於年滿60歲時請領退休金,如果只有雇主提繳,則月退休金僅1萬462元(一次領為208萬9,133元);如勞工有自願提繳6%,則月退休金2萬923元(一次領為417萬8,265元)。
而勞保局也表示:「勞工可儘早參加自願提繳退休金,提繳時間越長,可領取的退休金也越多,建議學生打工族或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及早參加。」並提醒民眾若屬於從事勞動的雇主、自營作業者、受委任工作者、不適用勞動基準法的勞工,也可於每月工資或執行業務所得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
選擇自提最大化退休金還能節稅
自願提繳的另一大優勢是賦稅優惠,讓勞工能將自願提繳的金額排除在課稅範圍之外,減少年度所得稅負擔,無論是受僱勞工、雇主、自營作業者,還是受委任工作者,只要有穩定收入來源,都可在6%的範圍內進行自願提繳。舉例來說,若勞工113年度每月薪資為4萬元(提繳工資歸級為4萬100元),一年薪資所得假設56萬元(含年終獎金),若當年度自提退休金為每月6%,總自願提繳金額為2萬8,872元(4萬100元×6%×12個月),則扣繳憑單「給付總額」為53萬1,128元(56萬元-2萬8,872元),以稅率5%計算,可節省稅額1444元(2萬8,872元×5%)。另外勞工朋友也可以根據自身財務狀況調整提繳率,1年內最多可調整2次,且可隨時透過雇主向勞保局申報停止提繳。
鼓勵勞工參加自提,並透過雇主向勞保局申報參加
綜上所述,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制度提供了多重優勢,不僅能加速退休金的累積,還可參與投資收益分配,且享有不低於銀行定存利率的保證收益,由於「勞退新制」採用個人專戶制,儲存期間每月提繳的退休金及每年分配的基金運用收益,都會累積到勞工的退休金個人專戶,當勞工年滿60歲時即可依法請領(提繳年資滿15年可選擇一次領或月領),如果雇主提繳退休金外,勞工再自願提繳退休金,長期累積下來,將可使老年退休經濟安全更有保障。建議勞工可直接向雇主表達自提的意願,並由雇主向勞保局申報參加自提喔!再次強調的是,由於退休金個人專戶的所有權為勞工本人,勞工一定領得到,因此勞工可放心參加自願提繳,提早規劃退休生活、穩健累積財富,現在就開始為未來鋪路吧!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