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與病毒有關!發燒、久咳不癒恐是罹癌警訊

2022/05/16 12:00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簡稱DLBC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是一種常見的淋巴癌、發生率約為4成5。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淋巴系統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若消極治療,癌細胞可能快速轉移到身體器官,患者恐短短兩個月就命危。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明志資深主治醫師指出,所幸,除了傳統的治療選擇外,我國臨床上已有細胞免疫治療可用,不僅可作為幹細胞移植前的過渡治療,更有望透過一次性注射,帶來長期且穩定的疾病控制、甚至治癒機會。

輕忽6大症狀短短數月恐命危!

淋巴癌又稱淋巴瘤,是一種源於免疫細胞癌化的疾病,罹癌名人包含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李顯龍、前Google副總裁李開復。我國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多數、約佔9成,張明志醫師指出,淋巴球對於病毒而言是資源豐富的藏身之處,特別容易受到病毒攻擊,臨床研究結果也顯示, C肝患者、愛滋病毒患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除此之外,免疫功能缺損者也較易發病,如具免疫疾病、年長者等也都較常人有更高的罹癌風險。

張明志醫師提醒,由於病程發展極為快速,發病後2至3個月就可能從第一期進展至第二甚至第三期,若延誤治療短短幾個月就會有性命威脅,及時察覺症狀、及早治療相當重要。雖症狀不典型,常常被誤認為感染症狀,但民眾仍可以掌握常見的「燒、腫、癢、汗、咳、瘦」6大症狀,「發燒超過38℃且持續2周以上、淋巴結腫脹、皮膚發癢、夜間盜汗、久咳不癒超過1個月、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的民眾切莫輕忽,建議及時到血液腫瘤科接受相關檢查。

淋巴癌非不治之症 第一線治療已有7成治癒率

許多患者與家屬因為電視劇、電影的影響,誤認為淋巴癌是一種不治之症,但事實正好相反。相較於肺癌、乳癌等癌症,不僅有較佳的預後,患者甚至有望爭取治癒。張明志醫師以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說明,在過去就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自體與異體幹細胞移植,高達五種的治療方式可使用,且在第一線化學治療加標靶治療與放射線治療階段,即有7成治癒率。

張明志醫師亦分享診間個案,36年前一名男性患者因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確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由於其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已屬第四期,胃、胰臟等多處器官都受到癌細胞侵犯,且胃受到嚴重侵犯需要切除大量組織。這樣的案例看似搶救機會不高,但事實上,在還沒有標靶藥物可用的時代,該患者僅透過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就成功控制疾病,至今已經60幾歲了,疾病未曾復發。

幹細胞移植門檻高 等不到合適幹細胞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張明志醫師進一步指出,儘管過去在第一線治療即有極高的治癒率,但仍有3成患者因為無法有效殺滅癌細胞或疾病復發,需要接續嘗試更強的化療、標靶治療以及幹細胞移植。但身體機能差、共病多的患者普遍難以承受高強度治療的副作用,在治療上有一定難度,存活期與治癒率也較差。除此之外,異體幹細胞移植需要先配對到合適的骨髓才能進行,未知的等待時間常常讓患者與家屬焦慮不已,甚至錯失黃金治療期。也因為異體幹細胞移植後需要穩定服用免疫抑制劑,患者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生活與飲食上都要更為注意,疫情間也有較高感染風險。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添細胞免疫治療新武器 患者有望兼具預後與生活品質

張明志醫師說,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型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也無須恐慌,今日已有細胞免疫治療可作為主力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的過渡治療。目前臨床上的兩種細胞免疫治療都會大量複製免疫細胞,最大的差異在於「是否會具備鎖定癌細胞的能力」。張明志醫師形容,在免疫細胞上安裝能鎖定突變細胞的基因,就像幫免疫大軍裝備自動瞄準系統,能夠更精準且持續的殺滅癌細胞,患者有望透過一次性注射獲得長期的穩定疾病控制、甚至治癒,且因治療武器源於自身,治療副作用較低,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能兼具。

張明志醫師鼓勵,今日已有多元治療可幫助患者擺脫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威脅,疾病復發或治療成果不如預期的患者千萬不要灰心。若對療程有所想法務必要告知醫護團隊,透過良好的醫病交流,醫師才能打造客製化療程,幫助患者擺脫疾病陰霾。

TW2205127652

此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