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測抗癌藥物及細胞治療有效?北醫團隊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如何預測抗癌藥物及細胞治療有效?北醫團隊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2019/12/11 11:25

近年來,癌症的治療選擇日益多元,從小分子標靶藥物、單株抗體,到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而藥物的作用機制也愈來愈精準,抗癌效果也愈來愈好。近期許多大型藥廠也不惜砸下重金收購尖端抗癌治療技術與產品線,如上個月底甫以740億美元購併Celgene藥廠的必治妥施貴寶 (Bristol-Myers Squibb) 藥廠,即是看中Celgene正在開發的癌症藥物和細胞療法。目前國內生技廠商與藥廠也大力投入新興抗癌技術的開發,如生華科 (6492)、基亞 (3176)、藥華藥 (6446) 等,亦有訊聯 (1784)、基亞 (3176)、三顧 (3224)、鑫品(4170)、尖端醫(4186)、長聖(6712) 等建立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 (GTP) 實驗室,積極投入細胞療法研發。

不過已核准上市的癌症新藥與細胞療法都有一項特點,就是價格非常昂貴,一個用藥療程往往需要數萬至數十萬美元不等。但是面對如此昂貴的治療費,如果用在病人前能有事先檢核和評估藥效的機制,不僅能夠確保治療的有效性,更能避免許多金錢和時間的浪費。

由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峰院長、醫學工程學院白台瑞 (Thierry Burnouf) 副院長、王鵬元博士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呂隆昇主治醫師、丁禮莉醫師、和陳盈汝研究員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將癌症病人血液循環中的腫瘤細胞 (稱為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 分離出來並於體外培養的技術。如此一來,僅需要透過抽血,病人的腫瘤細胞就能在體外進行各種分析,甚至可用於快速測試多種抗癌藥物的療效,進而判斷哪些療法最可能在病人身上發揮最大的效果。這樣的檢驗技術讓病人不用再當白老鼠試藥,也可減少試藥、換藥所耽誤的治療時間,讓細胞療法、免疫治療等昂貴的療法在體外先進行測試,如果有效再給病人使用。

北醫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近期受到第16屆國家新創獎肯定,日前於本年度台灣醫療科技展 (Taiwan-Healthcare+ Expo) 進行頒獎。而相關技術目前也已專屬授權技轉予台灣的精拓生技 (Cancerfree Biotech Ltd.) 進行後續開發和臨床試驗,期能成為癌症治療的最佳輔助平台,並為癌症病人創造更多奇蹟。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