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工業動向 分析師搶先解密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台灣汽車工業動向 分析師搶先解密

2019/09/04 10:47

﹝輯/胡振斌.攝影/王琬婷﹞自駕車、電動車已成為全球最勢不可擋的趨勢,近日由台灣自行研發的自駕車已正式亮相並通過測試,象徵國內汽車工業供應鏈皆已摩拳擦掌,準備好面對未來的運輸科技勁流,同時因應法規的變動、零組件的改良優化,都是各廠家接下來20年的重點規劃,台灣證券交易所為了聚焦資本市場特色產業競爭優勢,於8月26日起連續三天舉辦的「汽車工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中,邀請了8家上市公司說明財務業務情形,並邀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副總經理王正健,針對汽車工業趨勢進行分析。

台灣企業以小博大 專注精化提升競爭力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於開場致詞談話中表示,我國資本市場有許多頗具競爭力的產業,並且各自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發揮群聚效應,證交所為了讓各個產業發展經驗能夠串起企業與投資人的橋樑,同時讓投資人更能聚焦,因此從2016年至今也已辦了三十多場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並獲得熱烈回響。汽車產業是一個高技術與高資本的產業,其中涵蓋鋼鐵、塑膠、電機、電子等領域,因此向來有火車頭工業之稱。台灣國內汽車產業供應鏈無論是上、中、下游皆已趨近完善,因此證交所於今年7月將22家汽車零組件製造公司之產業類別自電機機械及塑膠工業等類別調整至汽車工業,使得汽車工業類別上市公司達30家。而根據107年營收統計,總共達到5200多億元,彰顯出產業鏈體系價值。近年在互聯網、5G應用及潔淨能源之發展下,車輛聯網、電動節能及智慧安全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應用趨勢,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規模雖以中小企業為主,但也積極升級轉型,逐漸進入價格差異化市場,在境外投資設廠並與國際大廠較量,並從AM市場轉為組裝市場,加上未來更要求汽車的智慧化、潔淨化、電動化,吸引眾多電子工業及材料業廠商跨入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使得產業的經濟規模加速成長,我國汽車零組件廠商在車燈、保險桿、板金、水箱等方面在全球產值都有傑出的表現,展望未來相信臺灣汽車產業在原有競爭優勢下,產業創新及營運成長可期。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副總經理王正健發表專題演講。

坐穩ICT產業優勢 晉級國際車電產業鏈

針對時下最熱門的議題-汽車電子、電動車與自駕車,證交所於8月26日首場次業績發表會中,邀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副總經理王正健發表專題演講,演說中提到汽車產業中的汽車電子領域很廣,電動車及未來自駕車都在汽車電子的領域之內,亦是屬於中長期的投資項目,原則上只要是以IC晶片所控制的零組件,都屬於汽車電子的範圍。王正健在分析中提到,全球銷售量9500萬台,這個數字近幾年趨於穩定,並不會有明顯的成長,因主要市場需求不振和美中貿易戰影響,消費者觀望心態浮現,汽車市場5年來首次呈現衰退。但即使全球市場規模萎縮,汽車電子與電動車仍快速成長,2019年預計車電產值達2,843億美元,因此將來重心亦會聚焦在汽車電子產業。台灣過去在ICT產業中表現亮眼,這些技術如今都已開始移植到未來車款的概念當中,因此未來的汽車電子產業將會是台灣的強項,再整合5G技術,將能實現車輛快速聯網,同時促進自動駕駛。

台灣汽車去年整車銷量為43.5萬輛,比預期略顯衰退,主要是受到進口車比例來到45%創下歷年新高外,日本車進口國產下受到日幣貶值影響,及豪華車主打入門款等因素。但電動車受惠車輛智慧化影響,加上Tesla及Leaf在台上市,同時政府規劃2030年公務車輛及公車全面電動化,因此電動車輛登記數在去年成長幅度達70%,汽車電子成長幅度也達到5.6%,傳統零件廠持續布局國際,因此2019年零件外銷預計維持緩增。而針對台灣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王正健亦表示汽車零件方面將會維持每年約2,200億元新台幣的產值,我國零組件中的車燈、保險桿、板金等,於AM市場頗具國際競爭力,並持續拓展車廠OE市場。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可以CASE(車聯網、自動駕駛、車輛共享、電動化)來簡稱。藉由電動車輛基礎,廣布充電場站,可加速發展自動駕駛(Lv1~Lv5),再透過5G、IOT等車聯網輔助,可推動創新車輛共享營運模式,達成安全智能駕駛目標。

針對投資人未來規畫,王正健表示汽車電子的投資跟傳統ICT不太一樣,一台車平均用8至10年,但以全台灣接近800萬台車,平均一台用超過10年的現況來看,廠商針對車輛汰換所生產的產品耐用度會比一般ICT更久,因此所需的認證時間至少要耗時1.5至3年以上,加上必須做非常多環境測試,如光害、風雨、撞擊等,因此對於產品選擇上也不再是成本考量,反而更該重視生產公司的財務狀況,及其對下一代產品的研發能力。至於目前眾所矚目的電動車市場,根據分析指出,全球電動車銷量近年快速增加,2017年銷量方突破100萬輛,2018年即翻倍達到201萬輛,較2017年大幅成長65%,近5年CAGR達44.5%,加上市售車款越來越多,產業已有從萌芽期邁入「成長期」的跡象,不過成本、續航力與充電環境將會是電動車普及關鍵因素,因此未來的固態電池也是值得留意的產業之一。根據Yole統計,2018年全球已有108家公司投入固態電池研發,目前仍多處研發階段,主要電池製造商幾乎都有投入,也不乏新創公司及國際車廠。

近年由於智慧手機與物聯網的普及,公共運輸行動服務(Mobilityasa Service,MaaS)的應用迅速崛起,人們可即時透過數位介面滿足移動需求。未來,隨著自駕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將開創MaaS的更多可能性。而在自駕車的未來趨勢中,感測器與光達的靈敏度與成本、車聯網的普及、地圖的精密度等都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指標。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