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不酒竟二度罹癌!免疫治療助63歲婆婆力抗肺癌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不菸不酒竟二度罹癌!免疫治療助63歲婆婆力抗肺癌

2024/01/04 12:00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主任 洪仁宇醫師。

一名63歲生活習慣良好不菸不酒的婦人,曾確診乳癌進行手術切除,治療後病況穩定,長期追蹤都未見異狀;直到2年前發現肺部有腫瘤,原以為是乳癌轉移,切片化驗後確認是原發肺癌!慶幸發現的早,開刀切除肺癌腫瘤後,在與醫師討論後,除化學治療外,又再加上免疫治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目前疾病控制良好,定期追蹤中。

許多人會認為吸菸是罹患肺癌的主因,但其實如上述個案不吸菸卻發現肺癌的例子,臨床上十分常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醫師表示,日常生活暗藏許多致癌因子,例如日漸嚴重的空氣污染,高濃度的PM2.5 對人體可造成明顯傷害;華人傳統烹煮方式,大火多油快炒易引起高油煙,也較易導致肺部癌病變,此外工作場合的粉塵也不可忽視。

肺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且於2021年成為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死亡率持續佔據癌症死亡排行的第一位。因此洪仁宇醫師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因大多數癌症在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癌細胞在體內悄悄地成長,當病患出現症狀就診時,經常都已經是癌症中後期,預後是較差的。目前國健署已針對高風險如有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史等族群,提供能早期揪出極微小病兆的肺癌篩檢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補助,符合補助條件的民眾,就能接受每兩年一次的LDCT檢查。

若能早期發現肺癌病兆,早點接受治療,通常病患會有較佳的預後。洪仁宇醫師指出,對於早期的病患,手術仍是最優先考慮的治療方式,若能開刀切除腫瘤,之後也會同步確認癌細胞有無侵犯到淋巴結,判斷癌細胞的轉移程度,接著根據病況,建議合適的術後輔助治療,以盡可能清除游離癌細胞,降低癌症復發風險,提升治療效果。

洪仁宇醫師提到,早期肺癌的復發率其實不低,原本第二期與第三期的病人,統計上有超過6成會在五年內復發。值得慶幸的是,隨著醫療進步,早期術後輔助治療的方式不斷新增,病患抗癌武器越來越多,輔助治療成效也有所提升。以洪仁宇醫師介紹的個案為例,二度罹癌的63歲婦人,為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在術後決定採用『免疫檢查點PD-L1/PD-1抑制劑』的免疫治療。

所謂免疫檢查點PD-L1/PD-1抑制劑,是針對癌細胞利用人體的免疫檢查點PD-L1/PD-1機制,躲避免疫細胞攻擊的機轉而研發。洪醫師解釋,免疫檢查點PD-L1/PD-1抑制劑能夠阻斷癌細胞偽裝,讓免疫細胞能重新識別出異常癌細胞,主動展開攻擊清除,讓治療效果提升,進而達成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倘若病患經濟能力許可,可以考慮在手術前就與醫師充分討論,透過免疫治療對抗早期肺癌。洪醫師指出,接受免疫治療前,通常會建議進行癌細胞PD-L1檢測,若檢測結果為有表現的話,理論上可以預測治療有效的機率可能較高。因免疫檢查點PD-L1檢測需使用手術切下的腫瘤當作檢體,故建議患者在「術前」就可以與醫師充分討論,檢體送驗後約一周即可得知結果,如果判斷適合免疫治療,就能馬上投入藥物,讓治療更有效率。

洪醫師提醒,目前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不論化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都各有優缺點,不能說哪一種百分之百有效,配合每位病人各自的病況、生物標記、癌細胞型態等,醫師都會協助病患選擇相對應合適的治療,爭取最佳預後的機會。

#羅氏公益夥伴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