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只長胖不長高」 記錄生長曲線及時破解發育陷阱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小心「只長胖不長高」 記錄生長曲線及時破解發育陷阱

2023/01/31 12:00

愛群醫療兒童成長診所院長楊晨醫師。

小孩從出生後每分每秒都在成長,18歲以前生長記錄不可少。愛群醫療兒童成長診所院長楊晨建議,家長應學會身高計算公式,了解孩子身高發展潛力,且記錄孩子生長曲線至18歲,若發育過程生長曲線明顯落後、只長胖不長高,就是發育警訊,應及早就醫評估,對症下藥、改善生活習慣,讓孩子發育不當機。

兒童發育重要觀念:跟自己比 生長曲線偏離正軌要注意

楊晨是台灣知名的兒童代謝內分泌專家,多年的臨床經驗讓她發現,台灣家長普遍在意孩子的發育狀況。她說,孩子生長狀況好不好,一算就知道。家長手邊的兒童健康手冊有0-7歲的生長曲線百分位圖,可依照年紀紀錄孩子頭圍、身高和體重,確認有沒有落在該年齡的成長發育的標準數值。若低於3%或高於97%,就需要留意。而生長發育要持續紀錄到18歲,家長可利用網路資訊查找7至18歲的生長曲線紀錄表。

孩子的發育從大腦開始,楊晨表示,腦部的發育連結需要營養,因此紀錄頭圍很重要,接著就會長肌肉、骨骼,身高抽高,再來才是長體重。爸媽在紀錄生長曲線時,除了注意頭圍、身高和體重曲線有沒有落在正常區間,還要看成長順序、比例是否相符,如先長體重不長高,或頭圍在3%,但體重在50%,就很明顯有問題。

「兒童發育最重要的是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楊晨說,身材發育8分靠遺傳、2分靠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至少可以長到的最低身高和最高的身高,可利用爸媽身高推測兒童未來可以長到多高。身高推測公式為:男孩(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1)/2加減7.5公分;女孩(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1)/2加減6公分。若爸媽的身材比較矮小也先不要氣餒,也許爸媽沒有長到他們應該長到的身高,可從叔叔、阿姨的身高判斷。

兒童長骨頭、養肌肉 澱粉不可少優質蛋白多補充

現代人注意飲食,也愛養生,楊晨發現,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飯吃不下沒關係,有吃肉就好。但兒童不是小大人,營養攝取的比例不能從大人眼光來看,也不用跟著大人減少碳水化合物。

楊晨解釋,家長應以小孩的體重推算每日熱量攝取量,並分配50%的熱量必須從碳水化合物攝取;脂肪約佔20~25%;蛋白質則要佔15%至25%。碳水化合物包含五穀雜糧、根莖類和全穀類;優質蛋白質包含牛奶、魚、蛋、瘦肉、黃豆製品,牛奶應選擇全脂;而肉類、牛奶等就有豐富油脂,日常飲食要攝取足量油脂不成問題,不需刻意補充。

睡對時間充足運動 避開炸物甜食有助生長激素分泌

睡對時間也有助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楊晨說,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就是深夜11時至凌晨3時這段時間,小孩應處在深度睡眠狀態,所以最好晚上9時就就寢。但現代孩子功課壓力大,要早睡困難重重。因此必須借重其他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方法「補回來」。

楊晨說,生長激素在運動、運動後的飢餓狀態也會分泌。兒童每週應該3至5天、每次至少30分鐘有氧運動,有時候可能忙於課業,運動量不足,爸媽可在假日安排體育活動,或週六、週日早晚各跳繩一次,就有4次的運動量。而餐跟餐之間的飢餓時間,很多孩子會用甜食、炸物填肚子,但甜食、炸物一下肚,就遏止生長激素分泌,一定要嚴格避免。如果肚子餓,可吃地瓜、茶葉蛋、牛奶等優質食物。

把握治療黃金期 生長激素缺乏症有藥可治

楊晨表示,男生成長發育可長到骨齡16歲、女生骨齡14歲,骨齡不一定與實際年齡相符,若骨齡大於實際年齡,表示生長板有提早閉合的可能,也代表能長高的時間和空間不多了。因此家長應注意孩子的發育狀況,才能及時解決問題。

有些孩子可能因先天或後天疾病因素而有生長激素缺乏問題,但需嚴謹、長期的追蹤評估。楊晨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發育有落後或異常徵兆時,如身高低於生長曲線3%、生長速率一年小於4公分等,應盡早尋求兒童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醫師評估、照骨齡。若營養、睡眠、運動都努力執行,但發育仍不見起色,經長期追蹤確定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可評估用生長激素藥物治療。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