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各線標靶藥 他控制「這癌」逾15年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善用各線標靶藥 他控制「這癌」逾15年

2021/09/13 12:00

隨著治療藥物越來越多元,腸胃道基質瘤已有慢性病化趨勢,有病患2006年被宣判為腸胃道基質瘤後,以標靶藥物搭配開刀治療,至今仍在門診持續追蹤。醫師提醒,標靶藥物針對腸胃道基質瘤控制效果佳,若第一線無效還有第二線、第三線藥物可以使用,只要與醫師密切配合,腫瘤控制率可達八成以上。

馬伯伯(化名)2006年被確診為腸胃道基質瘤中風險病患,接受手術後開始服用標靶藥物控制,雖然不到兩年腫瘤又復發,但是再度接受開刀後,開始以第二線標靶藥物治療,到目前為止經過十五年,對於生活並未造成太多影響,與一般正常人無異。

彰化基督教體系外科部主任張宏基表示,台灣每年約新增300名腸胃道基質瘤患者,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15,與國際發生率相差無幾。好發年齡大多在40~60歲之間。臨床上主要以腫瘤大小與細胞有絲分裂數量做分期依據,依序分成極低風險、低風險、中度風險、高風險等四類。

彰化基督教體系外科部主任張宏基醫師。

張宏基解釋,腸胃道基質瘤癌細胞源發自腸胃道較深的肌肉層,導致症狀多為肚子悶脹、排便習慣改變等,由於症狀與一般腸胃症狀類似,容易讓人忽略;如果長時間出現腹瀉、腹痛、血便、排便時間異常,或是突然間爆瘦,應盡速就醫檢查。

若腫瘤不大且位置不影響重要器官,手術仍然是治療最主要方式。張宏基說,如果腫瘤大於八公分以上,位置無法手術或是具侵犯性,就必須以標靶藥物先進行治療,等待六個月腫瘤狀況穩定後,再評估是否適宜進行手術。以他自己的經驗,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有高達八成以上患者可以再開刀。

張宏基強調,腸胃道基質瘤第一線標靶藥物腫瘤反應率佳,但藥物蜜月期約為兩年極可能再復發;即使不幸第一線藥物無效,目前也還有第二線、第三線標靶藥物可以使用。第二線藥物根據台灣使用經驗,效果維持比國外平均數據來得更好。

張宏基分析,標靶藥物問世後,徹底改變治療方式,不僅可以縮小腫瘤,也可以當作術後輔助性治療使用;對病患而言,透過標靶藥物可以獲得長期控制,讓腸胃道基質瘤甚至轉變成慢性病化,他手上就有好幾位病患治療超過十年。

近來由於疫情關係,腸胃道基質瘤患者擔心自己是否可以施打疫苗?張宏基建議,若服用第一線標靶藥物,建議可以正常施打疫苗。第二、三線藥物學理上並無相關證據,但為恐免疫系統受影響,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停藥三到五天,讓白血球恢復正常後再施打疫苗。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