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奪命快 食藥署:加速推動新藥

2018/01/31 11:42

胰臟癌號稱「癌王」,五年存活率僅7%,台灣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於40年前罹患胰臟癌,短短6個月辭世。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將加速推動新藥上市,為末期胰臟癌患者帶來希望。

由杏輝醫藥集團與杏國新藥主辦、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的「2018胰臟癌防治與新藥開發」論壇本月26日在台北舉行,邀請國內胰臟癌權威探討預防、治療與新藥開發趨勢等議題,逾300人參與。

2018「胰臟癌的防治與新藥開發」論壇於1月26日舉行,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左起)、中加康普總經理楊如年、德和隆集團董事長賴博雄、製藥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玉杯、台大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醫師廖偉智、台大一般外科主任田郁文、食藥署長吳秀梅、杏輝醫藥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杏輝醫藥集團副董事長李易達、杏國新藥總經理蘇慕寰、杏國新藥項目總經理王惠弘、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洪淑惠一同與會。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表示,轉移胰臟癌死亡率高達90%,目前國內治療藥物包括gemcitabine、S-1等,兩者效果相當,後者副作用較小。曾有胰臟癌病人腫瘤指數高達88萬,使用兩種藥物後指數逐漸下降,另有八旬病人確診時已晚期、無法手術,原先預估存活期約6個月,經適當化療後多活兩年。

陳立宗表示,近年來,新一線用藥如奈米白蛋白加上紫杉醇的合成物,因分子小可穿透腫瘤血管,附著在腫瘤組織旁,若再加上傳統用藥gemcitabine,可延長存活期至8.5個月,是第一個預後效果較佳的治療藥物。

杏輝醫藥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表示,美國研究顯示,罹患胰臟癌五年存活率僅7%,許多藥廠投入二線用藥研發,若一線用藥無效後,仍有機會尋求生機。

杏國新藥總經理蘇慕寰指出,目前正研發二線用藥,新藥臨床試驗資料顯示,若一線用藥沒效,再合併二線用藥可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期至十三點七個月,目前已獲美國核准三期臨床試驗,預 計今年在美國、法國和台灣等國實施,明年六月前完成期中分析,研究成果受各界關注。

醫師建議:有家族史 45歲就要檢查

國內糖尿病患者估計逾200萬人,糖友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呼籲糖友積極控糖。

除了糖尿病,肥胖、吸菸與遺傳,也是胰臟癌危險因子。廖偉智表示, BMI超過30者,較BMI小於23者,罹癌風險增加70%,BMI超過25且運動不足者,風險也很高;抽菸者罹癌的機率增加超過50%;據統計,高達四分之一的胰臟癌由抽菸引起。

「有家族史者須特別留心,建議45歲起接受胰臟癌相關篩檢」,家族中有一位直系親屬罹患胰臟癌,家族中其他成員罹患胰臟癌風險就高出一般人4.6倍;若有兩位直系親屬有胰臟癌,家族中其他成員有的風險則高出6.4倍;若有3位直系親屬有胰臟癌,其他家人風險更高出一般人32倍。

治療難度高 專家:先有命才有生活品質

胰臟癌是沉默殺手,確診後能開刀切除的病人僅約兩成,其中八成會復發。台大專家認為,先有命才能談生活品質,執行腫瘤切除手術以「切乾淨」為首要目標。

胰臟癌被發現時經常已晚期,台灣消化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攻讀博士時,翻遍無數案例仍找不到如何發現早期胰臟癌。廖偉智表示,胰臟位於胃部後方,導致胰臟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等到患者出現上腹痛、背痛、黃疸等症狀,恐達晚期。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郁文指出,胰臟癌患者中,能開刀切除僅約兩成,術後死亡率小於1%,但八成病人仍會復發。手術中最容易切不乾淨的地方為腸繫膜,由於胰臟附近有許多血管,血管間的腸繫膜相當難處理。文獻報告顯示,半數手術者切不乾淨,其中三分之二就在腸繫膜附近。

病人術後營養與健康照護不容忽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臨床上見到體重維持較佳、有運動習慣者,預後也相對良好。

蘇秀悅建議,非腸道手術患者術後就可盡快進食,不必再苦等排氣再吃東西。一般人每日所需熱量為體重乘以30大卡,胰臟癌病人每日所需熱量至少為體重數字乘以25大卡;若體重未能上升至正常範圍,須額外補充營養品。

民眾提問是否建議術後癌友補充益生菌,蘇秀悅表示,術後首要工作是建置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醫師通常會開酵素,病友宜先補充酵素讓腸道逐漸恢復,恢復期後較適合進一步補充益生菌、改善腸道健康。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