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定量服藥定時 控糖不用挨針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餐飲定量服藥定時 控糖不用挨針

2016/02/24 12:04

文/王薇

糖尿病併發症多,常是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人喻為「萬惡的淵藪」。事實上現在控制血糖已不需天天扎針打胰島素,口服藥也能有效緩解,但讓醫療棘手的是,病患知易行難,飲食既不忌口也不規則用藥,讓糖尿病有機會成為無聲無息的「殺手」。

血糖控制不好,會有什麼後果?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鄭本忠據文獻指出,第二型糖尿病兩個就一個有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等症狀。

他說,糖尿病進展到第7年,視網膜即開始病變,接著蛋白尿明顯,第13年後腎功能損傷,第20年約4成會慢性腎病變甚或洗腎,慢性腎病變到第3、第4期,腎功能即可能因脫水、感染或外傷而崩盤。糖尿病族群免疫系統原就較差,高血糖又不利傷口癒合,臨床常有患者因傷口感染控制不住而截肢。
鄭本忠的病患中有名60多歲的計程車司機,獨力撫養一對子女,平日四處跑車,吃飯有一餐沒一餐,血糖一直沒控剛好,後來他腳趾受傷,顧著賺錢沒處理,住院時已變蜂窩性組織炎而截肢,他因不再適合開車,子女因此沒得念書,「這名司機當時若願意多注意飲食,控制血糖,也許下一代就不必承擔」。

談到飲食控制,鄭本忠發現是許多糖尿病患共同的致命傷,特別秋冬進補時節,不少人以為進補就能提高免疫力,會燉些中草藥,即使不吃補,天冷不免想嗑火鍋,而火鍋料多屬澱粉類,三個月下來糖化血色素竄高,視網膜病變控制不好,蛋白尿、腎功能損害加劇,臨床上如不積極控制血糖不行,要控制又得加重藥物,對醫師來說很困擾。

「早篩、自我管理、相信醫療專業,有助血糖控制」鄭本忠指對抗糖尿病應早期檢查眼底、尿液,血壓、血糖,加強藥物、體重的自我管理,最終相信醫療專業,別因一、兩次服藥造成低血糖或不舒服就失去信心,現在口服藥有很多選擇,可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

他說,糖尿病的治療與過去觀念大不同,不希望同一種藥用到最大極限,而是應用2至3種不同的機轉,達到控制血糖目標。血糖控制不易的病人若願意搭配胰島素及多重藥物,肝腎的負擔則會下降,
目前有新一代的口服DPP-4抑制劑主要是由膽汁及腸道代謝,對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無需調整劑量,使用簡便且相對安全。

很多病患疑問,靠吃降血糖藥有機會取代胰島素嗎?鄭本忠說,糖尿病患只要定時定量並定時服藥,血糖控制就容易達標,胰島素是可降為輔助角色的。

他說,過去打胰島素在於劑量可能看錯、打錯,造成低血糖,尤其是老人,更加危險。且很多人也厭煩每天要帶著針劑控制血糖的日子。現在醫學精進,像DPP-4這類藥可一天服用一次,體重較不會增加,也較不會發生低血糖,很適合上年紀,想進一步控制血糖的病人。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鄭本忠。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