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忽高忽低 飲食用藥有訣竅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血糖忽高忽低 飲食用藥有訣竅

2016/02/24 11:59

已是熟女的吳小姐頗重視保養身材,自從被診斷罹患糖尿病後,就開始遵照醫囑服用控制血糖的口服藥,不僅血糖時高時低,伴隨而來的體重確直直上升。雖然身高165公分、體重75公斤不算胖,但她很在意多出10公斤「贅肉」,血糖數值反反覆覆也讓她實為頭疼,心情也隨之忽高忽低,所以吳小姐四處請教良方。

「醫生治療糖尿病,常在效果與安全性之間拉鋸。」員林基督教醫院副院長謝明家醫師說,病人血糖如果下降太多,會產生「心慌」不適感,嚴重時彷彿「就快死了」,有些病人因為有了經驗,低血糖造成的不適造成了他們永久的陰影,不是排斥服藥,就是下意識多吃食物保持血糖值,更加容易導致肥胖的產生。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身材發福,謝明家醫師指出,問題出在吃得多、運動量少。而糖尿病患者一旦肥胖,胰島素細胞敏感性將變差,影響胰島素的分泌,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希望病情穩定,除了「少油」、「少糖」、「少鹽」不可或缺、「定時定量」更是全世界的共通法則,謝明家醫師更進一步強調,有些病患常常會因為當餐胃口不佳而選擇少吃或甚至不吃,很有可能引發低血糖的症狀,不但增加了病人對於血糖藥物的恐懼,也增加了良好血糖控制的難度。

吃點心容易讓血糖忽然升高,吃水果也要注意,因為水果有醣份,謝明家醫師建議在餐前或餐後吃,併入那一餐的熱量及醣份計算,如果在兩餐之間吃水果,如同吃點心,須留意血糖變化,通常血糖忽高忽低不利於控制糖尿病;此外,水份充足也很重要,糖尿病患每日喝水應該保持2000cc至3000cc,以幫助血糖控制。

謝明家醫師同時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重管理中心擔任執行長,先為吳小姐測量血糖,再檢視平日血糖測量紀錄,發現她常發生低血糖的狀況,「不是血糖沒升高就算控制成功,一週兩次低血糖也不正常」,在與謝醫師討論之後,用藥組合除了留下原本的雙胍類藥物以外,其餘用藥從原本易造成低血糖與體重增加的磺醯脲類藥物及TZD類藥物調整為新一代的DPP4抑制劑,除了不會增加體重及不易造成低血糖的好處外,也不會額外造成肝腎負擔,配合體重管理中心團隊量身設計的飲食食譜及運動,她三週內恢復理想體態。謝明家醫師強調,用藥因體質而異,有的使用一種口服藥即可,有的須多種藥物組合以發揮控制效果,病人可請教專科醫師。

員林基督教醫院副院長謝明家醫師。

小高體重過重、糖尿病多年,他擔心血糖藥副作用多,又擔心糖尿病藥物會愈吃愈多。最近檢查發現肝腎功能也不佳更擔心。醫師告訴他,血糖控制不好才會需要用更多藥,高血糖也會影響肝腎功能。醫師也會審慎評估藥物對於病患肝腎功能的影響。新一代口服糖尿病用藥藥效佳、副作用低,也適合肝腎功能不佳者。

糖尿病藥物得愈吃愈多?打了針就回不去了?醫師提醒,藥物是糖尿病治療、控制最重要的一環,近十年藥物大幅進步,可選擇更適合個人化的治療指引,不應再有藥物得吃更多、打針更嚴重等錯誤迷思。若低血糖、肝腎功能不佳病人,可選擇更安全的用藥。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醫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昆德說,糖尿病盛行率持續上升,全世界皆然。尤其是開發中、亞洲國家成長更迅速,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發展早,糖尿病人數成長趨緩,預防工作也比我們做得早、做得好。相反台灣等亞洲國家因飲食西化、工業化、少活動等生活習慣因素,糖尿病人數仍持續大幅成長。

若已是糖尿病人,應同時在生活習慣、用藥上穩定控制血糖,才不致於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神經病變、腎病變、或是心血管傷害。林昆德說,近十年糖尿病用藥大進步,口服用藥多種加上胰島素注射等多樣性治療。不少人仍有錯誤觀念,以為糖尿病藥物可以愈吃愈重、最後就得打針,打了針就回不去了。其實經過嚴格的控制,包括飲食控制、生活調整及減重等,也可能調整藥物或可暫時不依賴藥物,「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林昆德說,不同藥物機轉不同、各有優劣,傳統用藥可能有低血糖、增重、肝腎負擔過重等副作用。新一代用藥DPP-4抑制劑是一種腸泌素(incretin)增強劑類的藥物,藉由抑制DPP-4酵素、提高兩種活性腸泌素激素的濃度,透過強化自身血糖調節能力來控制血糖,藥效會隨著血糖高低調整,控制血糖效果也不錯,而低血糖風險較少、較安全。而某些DPP4i藥物在腎功能不全病患也無須調整劑量,安全穩定,可以搭配其他降血糖用藥,達到分進合擊共同控制病患血糖的效果。無論如何,糖尿病的控制首要的是血糖穩定,不會造成病人額外的肝腎負擔;第二點則是穩定中不要造成低血糖,若血糖控制比較好,就可以慢慢減藥,達到預防慢性併發症的目的。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醫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昆德。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