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平科大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第1名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修平科大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第1名

2020/06/12 14:12

IOT在文蛤養殖的應用榮獲第15屆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第1名

修平科大林振漢、蔡東憲老師指導董家瑋、廖佑慷、賴祈安、吳柏勳同學作品:IOT在文蛤養殖的應用,榮獲教育部第15屆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D組TEMI物聯網應用組第1名。修平科大另一組林振漢、劉文頡老師指導鍾志勳、李冠毅、楊勝順同學作品:再見吧髒東西,榮獲第15屆教育部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E組Microchip數位訊號處理器應用組第3名。6月11日在南臺科技大學接受頒獎。

林振漢老師指導學生獲獎後合影。林振漢老師指導學生獲獎後合影。

教育部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為國內極具代表性的競賽,獲獎獎項由教育部頒發,林振漢、蔡東憲老師指導董家瑋、廖佑慷、賴祈安、吳柏勳同學研發作品:IOT在文蛤養殖的應用。是有鑑於台灣西部沿岸,水產養殖是人民生活及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受到高密度養殖及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水產養殖的存活率及經濟收益正面臨新一波的挑戰。本創作選擇文蛤養殖場域,除文蛤養殖技術外,養殖場的管理模式、養殖觀念再教育,以及如何吸引年輕族群願意投入經營文蛤養殖業。是參加競賽所提出的主要理念,翻轉傳統憑感覺和經驗的養殖觀念和做法,導入科學管理概念,逐步建構智慧水產養殖系統,協助養殖戶提高文蛤養殖存活率,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收益,達成文蛤養殖場域永續發展目標。

林振漢老師與學生在文蛤養殖場實作。林振漢老師與學生在文蛤養殖場實作。

本項作品包括兩款多功能運用的養殖環境監控系統,分別為養殖監控系統以及養殖決策系統。系統架構分別說明如下:

一、養殖監控系統:基本架構包括水質監測器、電磁式水閥模組、水車動態模組、機械手臂投料餵食機。
(一)水質監測器:具有即時自動量測與多參數的特點,搭配無線傳輸Lora,將數據傳至監控主機。
(二)電磁式水閥:藉由量測出水中酸鹼度低於該水域之前打開水閥,夏季隨著氣溫升高,增加池水深,防止高水溫副作用,運用LoRa的技術遠端控制電錶,計算流量,將數據傳回到監控主機,改善以往走到現場進行手動開關。
(三)水車動態模組:量測出水中溶氧量,在水中溶氧量低於該水域飽和溶解度前運轉水車,防止水中溶氧量過低情況;當水體溶氧量高於該水域飽和溶解度之後即關閉水車,達節能目的。
(四)機械手臂投料餵食機:由水質監測器精準量測出養殖水中各項水質參數,養殖業者進行餵食過後,會導致水體溶氧濃度下降,但是經過約7-8小時,水質感測器反應出水體溶氧濃度正常,代表餵食餌料有效被生物體吸收,沒有餌料過剩問題導致水質惡化,養殖業者就可以再次投餵,提高餵食頻率,縮短養殖收成時間。

二、「養殖決策系統」:將「水質監測器」收集環境資料連接外部網路如3G、WiFi、或Ethernet網路(MQTT),上傳雲端伺服主機,做遠端監控與紀錄。累積監測資料提供後續大數據分析與研究使用。養殖管理者使用手機與平板電腦立即監測環境參數,或透過雲端監控,控制水閥,打氧水車、投料機,使文蛤的生長保持在最佳環境參數。

修平科大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第1名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