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麻、走不動,腳也會中風?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晴時多雲

腿麻、走不動,腳也會中風?

2017/01/12 17:59

年紀大了,本來就容易走不動?醫師提醒,民眾若有腿麻、腳痠,走路突然一跛一跛的,或是愈來愈走不動、走不遠,可得小心可能是俗稱的腳中風,也就是動脈硬化或血栓所造成的下肢血管阻塞,建議民眾及早就醫,初期或較不嚴重時可採用藥物治療,如果拖到嚴重阻塞,就得進行「通血管」手術,放置血管支架或以塗藥氣球等方式治療。

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林佳勳醫師

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林佳勳表示,腳中風顧名思義,與腦中風相似,只是腦神經的分佈與影響較廣,因此腦部血管的阻塞可能影響行動、視力、語言功能等,而下肢血管阻塞則臨床上徵狀相對單純,初期症狀主要是腳麻、腳痠、下肢冰冷,如不及早介入治療會持續疼痛,最後可能導致跛行,連一兩個路口都走不動,甚至因為傷口不易癒合而造成組織壞死,嚴重時處置過晚甚至得面臨截肢。

林佳勳說,腳中風多屬於慢性疾病,與全身性血管硬化一樣,其發生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吸菸、高齡都高度相關,也就是因為慢性血管病變、膽固醇累積、血管壁增厚而導致血管內徑狹窄。但心律不整等心血管患者,若血栓往血管下游移動也可能造成急性缺血、引發症狀,包括腳劇痛、失去知覺、發黑等急性的症狀。

亞洲國家的長輩,較少獨立居住,因而更容易忽略行動不便的初期症狀,導致就醫檢查的時間比較晚。林佳勳主任說,通常有保持運動習慣、喜歡遊山玩水、到處走動的長輩,反而比較容易發現腳中風的初期症狀,因為活動頻繁,一出現腳的異狀就很容易察覺。

除了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三高慢性病、戒菸以外,血管擴張藥物也可派上用場,通常控制得宜、定期服藥,在上臂及足踝血管壓力比值0.7以上者,都可以維持五到十年正常活動狀態。林醫師提醒民眾,血管擴張藥物的安全性、效果都已有多年實證經驗,不要因為怕吃藥而延誤治療。

然而,上臂及足踝血管壓力比值0.7以下的患者,也就是血管阻塞較嚴重的病人,通常會感受到比較明顯的痠麻症狀,若在0.4以下「就非常危險了」,此時若有傷口通常很難癒合,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抵抗力也差,極可能造成大範圍感染。此時藥物可發揮的效果已不大,就需要進行「通血管」、輔助藥物治療。

目前手術治療多已採用微創導管手術,以針穿刺進入血管中,透過氣球將阻塞處撐開,不過由於動脈硬化的病人血管壁往往已失去原有彈性,所以通常以傳統氣球撐開後,一年後約有五成病人血管會再度阻塞,因此需要使用血管支架撐起病灶,這樣治療下,約有八成病人一年後仍可維持血管暢通。而近年最新研發以及使用的塗藥支架、塗藥氣球還可提高治療效果,一年後血管暢通機率近九成。

林佳勳主任提到,由於腿部會走動,血管活動多,所以不宜放置過長的金屬支架,若要使用支架或氣球,應視病人病灶、血管阻塞範圍、長短或粗細,提供最適宜的治療建議。林佳勳說,通常血管直徑6mm以上才能放置支架,因此血管直徑較小的小腿血管、或女性大腿血管較細者,大多建議使用塗藥氣球,因為效果佳、再次阻塞機率也較傳統氣球低,不過在醫療開支方面,目前針對塗藥氣球產品,健保僅有差額給付,民眾仍須自費部分費用,未來實證研究愈來愈多,才可能會增加給付。

透過導管進入血管中,以治療狹窄、阻塞的血管壁 (上圖黃色部份即為累積在血管壁的膽固醇.持續累積便會造成血流阻塞、養分供應不足)。

透過塗藥氣球釋放紫杉醇,延緩、避免血管壁增生,進而增加手術後的暢通率,避免需要再次進行手術。

雖然放置支架有可能會因腿部活動而發生支架斷裂,然而在特定情況下仍需放置支架進行治療,或可搭配塗藥氣球治療病灶,提升治療效果。

(專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焦點